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印蒹葭驾一叶兰舟,行驶于诗歌的河流,静静的世界里,有天籁传来,我们的眼前浮现出醉红了夕阳的泪眼,点缀着沧海的云帆,回荡在零丁洋的绝响!是诗歌,是诗歌赋予了我们柔情、豪情和激情!现在就让我们溯洄而上,走进诗歌的源头——诗经,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去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1、能读准字音,正确朗读2、理解清新隽永的语言美,理解意象即形象性事物排列的组合美,理解意境蕴藉的情感美。溯洄·《诗经》壹说了你可能不信,《诗经》就是一部行走的段子集你说我说“姑娘,约吗?”“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我也是醉了。”“行迈靡靡,中心如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你不要脸的样子真可爱。”《诗经》= 流行歌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诗经》。《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分类风雅颂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十五国风民谣祭歌乐歌直陈其事以言之赋比喻比欲言其事,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事兴Eg.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Eg.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Eg.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三大表现手法当堂检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 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三部分。2. 《诗经》开创了我国 主义文学传统。3.《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诗经》西周到春秋305风、雅、颂现实赋、比、兴邂逅·《蒹葭》贰朗 读 课 文1、生放声自读课文要求:①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2、生个读、齐读,师生点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 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交流讨论,译读《蒹葭》品 读·《蒹葭》叁《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写景: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说说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全诗三章。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蒹葭》结构内容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含蓄美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意境美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朦胧美研探·《蒹葭》肆【答案】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们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蒹葭》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之人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追求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现了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1.【难点探究】这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2.【难点探究】这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能够远望。“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 相关推荐

2006年意大利足球丑闻
如何打开mobile365

2006年意大利足球丑闻

📅 06-28 👀 2164
巴林第纳尔为什么值钱
365世界杯

巴林第纳尔为什么值钱

📅 06-28 👀 525
[射门集锦]F组:韩国2-0德国 比赛集锦
如何打开mobile365

[射门集锦]F组:韩国2-0德国 比赛集锦

📅 06-28 👀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