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简史 | 最初的瓜子是什么瓜的籽?

嗑瓜子简史 | 最初的瓜子是什么瓜的籽?

转自:中国食品报

提到瓜子,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应该是葵花子。明明是“花子”,为什么要叫“瓜子”呢?这是因为“瓜子”这个词诞生之初,指的是西瓜子!

​五代十国时期,原产自非洲的西瓜传入我国。北宋初年,“瓜子”这个词(农史学家认为它指的就是西瓜子)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文献中,《太平寰宇记》将它列为幽州土产的一种。元代,我国已培育出了种子用西瓜(通称打瓜),西瓜子开始成为我国居民茶余饭后的一种小零食。

到了明代,嗑瓜子已经比较流行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当时人们食用西瓜子的方法:“(西瓜)其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晚明时期,嗑瓜子的习俗从民间流传到了宫廷。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清代,嗑瓜子之风日盛。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对嗑瓜子情有独钟。做瓜子买卖的人活跃于街头,就连乾隆皇帝春节在圆明园设置的“模拟买卖街”上,都要配备一个挎着小篮卖瓜子的人。据十九世纪中叶游历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记载,当时就算到了大清帝国最荒凉的地区都不用担心买不到西瓜子,有时他甚至会“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晚清时期,大城市娱乐场所的西瓜子消耗量巨大,据《金壶七墨》记载,“计沪城内外茶楼酒市妓馆烟灯,日消西瓜子约在三十石(5400斤)内”。

​​明嘉靖年间,原产自南美的向日葵和南瓜传入我国。经过与我国风土人情长期的“磨合”,清代中晚期,葵花子和南瓜子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南瓜子流行得较早。晚清时期关于食用南瓜子的记载很多,如咸丰年间的《兴义府志》:“收(南瓜)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据四川彰明县的乡土志记载,光绪年间,南瓜子在此地十分流行,“(南瓜子)终年市于茶坊酒肆 ,人竞买食之”。

​虽然康熙年间已有“(葵花)其子老可食”的记载,但向日葵在清代主要做观赏之用,直到民国时期才为生产瓜子而大面积种植。葵花子虽然流行得最晚,但因为它集合了好吃、好嗑、好种植、好加工的优点,竟然后来居上、反客为主,占据了已指代西瓜子近千年的“瓜子”之名(西瓜子和南瓜子则被称作黑瓜子和白瓜子),真是令人始料未及呀!

​(王莎 综合整理)

🌟 相关推荐

古天乐宣布“告别功夫”,大批影迷留言挽留
best365官网下载

古天乐宣布“告别功夫”,大批影迷留言挽留

📅 07-07 👀 1519
明星直播在哪看? 什么明星直播最好?
best365官网下载

明星直播在哪看? 什么明星直播最好?

📅 07-09 👀 4419
2022年中国传统IDC市场行业客户结构
365世界杯

2022年中国传统IDC市场行业客户结构

📅 07-15 👀 4943